全國咨詢熱線13817443004
進入數碼時代,測光表似乎也和膠片相機一樣成為了稀罕之物。別說使用,很多攝影初學者甚至都沒見過。很多人認為,使用數碼相機所見即所得,對于不確定的曝光場景,大不了拍一張先看看,然后再根據曝光情況調整參數。
曝光參考表可以提供重要的曝光參數,但這只是一份曝光數據的估算表格,由于并不具備測量光線亮度的功能,所以還不是真正的測光表。曝光參考表雖然方便實用,但是它所提供的曝光數據還不能適應太復雜的拍攝環境,也不能滿足更高的專業要求,于是在此基礎上,人們又研制出實用功能更強的曝光計算盤,然而計算盤也不具備測光功能,也不能叫測光表。
19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真正能夠測量光線亮度、能夠讀出曝光參數、能夠叫做“測光表”的測光器具逐漸開發出來。先出現的是“相紙式測光表”,使用這種測光表時要先將表殼內的相紙旋出一段,同時參照測光窗內的“灰板”計算時間,當相紙逐漸由白變灰直到與灰板的灰度一樣時,再查閱表殼上的時間換算表,并得出曝光參數,這就是“入射光測光表”的祖先。相紙式測光表誕生的同時,還誕生了一種“ 消光式測光表”。它是通過讀取灰階的方式來獲取曝光參數,是一種反射式測光表。
早期測光表都是簡單的光學、機械原理,直到20 世紀20 年代,用電子元件測光的“電子測光表”才開始現身,先出現的是“硒光電池測光表”。硒光電池(Se)是一種見光即可產生電流的光電轉換元件,把它與電流計連接,表頭的游針指示就可以在表頭圖標上讀出不同光線下的不同曝光數值。
上世紀中葉,半導體晶體管技術突破瓶頸,新的微型測光元件和與其配套的控制電路迅速開發出來,無法縮小體積的硒光電池逐步被更細小、更精確的測光元件和曝光控制系統所取代。1961 年日本賓得(PENTAX)相機上先配備了機身外接式“ 硫化鎘測光表”,它是以硫化鎘(CdS)光敏電阻為測光元件,靠外界供電對光產生敏感效應使電阻值變化并帶動電流表工作,其外觀就是蝕刻在直徑5mm 左右覆銅線路板上、像盤山公路似的黃銅色電阻絲。此后,相機自身配備測光表越來越多,手持式測光表開始獨自的發展歷程。
了解了測光表的歷史,我們再來說說獨立測光表不同于機內測光表的用途。測光表在需要精確測量,以及高效率的棚拍,多光源布光等情況下,是非常有用的。
測光表現在一般用于測量光比以及平均值。比如想拍攝高調照片,首先要確定背景曝光是均勻的,這個時候,使用測光表在不同位置進行測光,根據所得參數對燈光進行微調;其次,在使用多燈陣列拍攝的時候,由測光表測量各燈之間的平衡光比;測光表的入射模式要比相機自帶的反射式精確很多。第三就是效率的問題。測光表讀光比的能力是無可代替的。有人可能會說我多拍兩張肉眼看就好了,確實如此。其實,用了測光表,在拍的時候還是會靠肉眼調,但是用測光表只需要兩三下就能布好光,尤其在需要重現以前用過的光的時候就特別靠譜了,能節省很多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以,手持式測光表即使是在數碼相機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被許多專業的攝影師所采用。
不過,一支手持測光表的價格并不算便宜,而且也不太適合日常隨身攜帶。近年來,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許多攝影師們的創作工具。而許多廠商也針對攝影師們的需求,研發了相應的硬件和軟件,讓手機也能變成手持式測光表。
現在的手機測光APP并不算少,但它們基本上都是利用手機的內置感光系統,精度遠遠達不到攝影師的要求。而Lumu Labs 之前研發了一個在iphone 手機上使用的Lumu Power,能夠測光、測色和光的照度等等。這個細小的Lu?mu Power非常輕便,不用另外帶電池,把多種測試儀表集于一身,只要用手機下載專用的免費APP,就可以讓攝影師測量白平衡、閃光燈功率、照度和色溫。使用時,要插入一個實體的入射光測量頭;點測范圍可以放大縮小,讓你站在一個位置,就可以測量更遠處的物體的反射光亮度。